近期,凡达利艺术与韩国知名艺术家李在孝携手为清远芊丽酒店打造的两件作品圆满落地。
适逢酒店启幕之际,凡达利邀请李在孝作为「艺术访谈录」专栏的第三期嘉宾,通过采访形式与大家分享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中的创作和思考,也期待与李在孝今后更精彩的合作。
01.
大自然赋予的创作灵感
凡达利(以下简称“凡”):可以分享一些您早期的创作经历吗?
李在孝(以下简称“李”):我小时候生活在乡村,乡里的小孩其实不像在城市里的小孩有这么多玩具。我们没有什么玩具,所以我就经常到家后院的山上玩耍,大自然中的树枝、石头、草木等等慢慢就变成了我童年时期的玩具。

李:自然而然地,我会感觉自己与这些物体产生了情感上的一些连接和触动,它们也渐渐成为我之后创作的主要媒介。

02.
我想提供一个能慢下来
缓一缓的空间
凡:您好像说过不太倾向于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而倾向于放在城市化的环境里?所以在您看来“自然”和“城市”两个概念对您分别意味着什么?
李:我有一些作品是展示在树林中的,例如有一件在瑞士植物花园,有一件在冰岛,另外也还有一些在自然环境中。但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呈现在城市氛围下的,因为我想让更多人看到,甚希望他们可以在我的作品中感受到一些能量和温度。

李:现在高科技如此发达,我们越来越多的精力都花在电子设备上,反而越来越少的时间会去享受身边的自然环境。尤其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他们每天被高楼大厦所包围,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节奏快让他们窒息,几乎没有喘息的时候。所以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为他们带去一个温暖的瞬间,至少可以提供一个“慢下来缓一缓”的空间。

凡:您希望看到观众与您的作品之间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或互动?
李:我可能更希望观众通过触觉、嗅觉、听觉等身体的感觉器官去全身心地感受我的作品。例如当你触摸到石头作品的时候,你会听到十分美妙的声音;当你穿过由大量树叶搭建起来的作品时,树叶的气味又会给你带来一种秋天的感觉。

李: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让人们停下来,去观看、去体验、去感受,不单单只是瞥了一眼,或者仅仅是经过它而已。

凡:能简单说说您在清远芊丽酒店的两件作品吗?
李:两件原木作品的创作始终与我年轻时与自然为邻的成长经历相关。我希望人们在我的作品前都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能让内心世界通过这种原生木材的呈现与大自然有了互动。

李:不拘泥作品的表面形式,而是通过近距离接触去感受木材中透出的自然气息。

李:我希望我的作品是一个带领观众去寻找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生命和世界的探索。

03.
落地的安全性,
是首要考量因素
凡:您的作品被许多知名酒店或商业中心所收藏或委托创作,针对这类大众参与性较高的公共空间,您在创作过程中会有什么特殊的考量吗?

李:安全性是首要的考量因素吧。因为我的大多数作品都是重量型的,尤其是石头系列的作品。所以在作品落地的时候,我一般都要到现场进行安装指导工作,确保作品万无一失、能完美地呈现于众;有时候如果我无法去到现场,我也会给现场安装人员发送一个具体安装步骤的视频,保证作品安装后的安全性。

04.
我喜欢“多样性”的共存
凡:除了木件作品,您还创作了一系列钉子作品,钉子与木头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比(人为和自然/冰冷和温度/强烈和柔和),您对铁钉的运用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
李:我想通过“阴”和“阳”的概念来构建我的作品体系。钉子是人类长久以来所使用的具有工业感的日常工具,其实也属于我木件作品的一部分吧。

李:因为钉子系列的作品呈现了更多“黑暗”或“冷峻”的一面,我把它比喻成较为尖锐的“阴”性图像;而木件作品对于我来说,是偏向“阳”性的,它其实更具备如母亲般的柔和,通过无尽的付出来承载着钉子,消减钉子的锐性,也更凸显出钉子表面的光泽,引人注意。

凡:您接下来的创作方向和计划(特别是在公共艺术领域)?有没有考虑尝试一些新的材料?
李:我一般不怎么计划未来。近期的话,我接下来有一个与当地政府的合作项目,可能会完成一件体量较大的雕塑作品。

凡:近期有没有遇到让您激动的或激发您创作灵感的事和物?
李:我觉得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当碰到一些之前我从未想过用其作为创作材料的东西,这会激发我的创作力和灵感。


凡:您有自己喜爱和崇拜的艺术家吗?
李: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是我很欣赏的一位艺术家,不论从创作材料还是方式上看,他的作品和我的作品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但我喜欢这种多样性的共存。

凡:平常除了创作外,您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吗?
李:我喜欢做白日梦。我经常发呆、放空自己,然后任由思绪自由畅想。

关于艺术家
李在孝在以自然为主题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中尤为出色,他大多使用天然的材料,尤其擅长使用打磨过的木头,对于表面完成度的苛求让他专注于外表的同时释放了作品内在的能量。艺术家的项目不仅以自然为题,还融于自然之中进行创作,因此他的雕塑在描绘的同时也代表了自然世界。雕塑的表面反映出制作工艺的特点,并以此散发由内而外的吸引力。其作品中呈现出的双面性——外在的表现力和内在与树木环境深厚的联系——讲述了一个人类艺术元素或多或少被排除在外的故事。